企业做好等级保护技术要求有哪些?
等级保护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各种安全威胁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保护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破坏。等级保护技术要求有哪些?等保测评分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大方面,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均达到相应的安全防护水平,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等级保护技术要求有哪些?
物理安全
机房选址:应选择具备防震、防风、防雨能力的建筑,避免设置在建筑物顶层或地下室。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配备电子门禁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鉴别与记录。
防盗窃和防破坏:设备或主要部件应固定,并设置明显且不易去除的标识;通信线缆应铺设在隐蔽、安全之处。
防雷击和防火:机房应安装火灾自动消防系统,并配备适用的灭火设备;机房建筑需设置避雷装置,机房内要配备交流电源地线。
防水和防潮:机房应做好防水措施,如设置挡水板、完善排水系统;同时安装湿度调节设备,确保机房湿度处于合适范围。
温湿度控制:机房应配置空调系统,精准调控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
网络架构安全: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满足业务高峰期需求,网络设计应具备可靠性冗余。
访问控制: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等访问控制设备,制定访问控制策略,阻止非法访问。
入侵防范:在网络边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范系统(IPS),实时监测并防范网络攻击行为。
恶意代码防范:在网络边界和关键节点部署防病毒软件,对网络流量进行病毒检测与清除。
安全审计:开启网络设备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用户登录、操作等行为,审计记录需保存一定时长。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对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用户进行身份标识与鉴别,可采用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方式。
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不同访问级别,严格管控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安全审计:开启主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审计功能,记录系统重要事件。
入侵防范:安装主机入侵防范系统(HIPS),实时监测并防范针对主机的入侵行为。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机制:应用自身需满足身份鉴别、审计日志、通信和存储加密等安全要求。
安全评估:应用安全扫描、渗透测试及风险评估应不存在中高级风险以上的漏洞。
日志管理:应用系统产生的日志应保存至专用的日志服务器。
数据安全
数据加密:采取加密措施保护数据存储与传输的安全性。
备份机制:提供数据的本地备份机制,每天备份至本地,且场外存放;如系统中存在核心关键数据,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
以上就是等级保护技术要求的相关介绍,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涵盖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要求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而提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