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步骤有哪些?等级保护如何定级划分
企业或机构需根据风险等级匹配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积极做好等级保护工作可以要有效保障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步骤有哪些?等级保护的步骤包括系统定级、系统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等五个方面。这些步骤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等级保护工作的完整流程。
等级保护步骤有哪些?
等级保护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系统定级、系统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系统定级: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定级,确定定级对象和系统等级,并撰写定级报告。对于三级等保,还需要组织专家评审。
系统备案:完成定级工作后,运营单位需要准备相应材料到当地网监部门进行备案,填写备案表并提交材料审核。备案完成后,运营单位会获得备案证明。
安全建设/整改:依据等保标准,运营单位需要进行自查,建设符合等级要求的安全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技术层面整改。
等级测评:建设整改完成后,具有相应资质的测评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测评完成后出具测评报告。
监督检查:公安网监机关对信息系统实施监督检查。通常三级等保系统每年会检查一次。
等级保护如何定级划分?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保级别的划分主要依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等级保护步骤有哪些?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企业要接受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